在2023西麗湖論壇開幕式上,李彥宏以《AI原生時代:“冷”思考和“熱”驅動》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在“冷思考”中指出,截至10月份,國內已經發布238個大模型,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開發的AI原生應用太少。他同時表示,許多行業、企業、甚至城市都想從頭訓練自己的專用大模型,但專用大模型沒有智能涌現能力,價值非常有限。
談及“熱驅動”時,李彥宏表示,強大的基礎大模型能驅動AI原生應用爆發,當前,最好的AI原生應用還沒出現,“AI原生時代一定會有優秀的AI原生應用是基于這些大模型開發出來的”。與之相對,AI原生應用也會驅動模型、芯片等AI技術棧的發展,“只有通過更多的場景落地應用,才能夠形成更大的數據飛輪,才能夠讓芯片做到夠用和好用。”
以下為李彥宏演講內容:
第一個,中國的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開發的AI原生應用太少。
有報道說,截至10月份國內已經發布了238個大模型,而6月份的時候是79個,相當于4個月就翻了3倍。
大模型是AI時代的各類原生應用的基礎底座,類似操作系統,那么最終成為開發者依賴的大模型的機會,可能就屈指可數。而且,要開發好用、可用的大模型,存在很高的技術和成本門檻,“重復造輪子”其實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說,AI原生時代,我們需要的是100萬量級的AI原生應用,而不是100個所謂的大模型。如果我們的產業政策能夠更加鼓勵基于大模型的AI原生應用,我們一定能夠構建起一個繁榮的AI生態,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第二個,由于沒有智能涌現能力,專用大模型的價值非常有限。
我還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行業、企業,甚至城市都在買卡、囤芯片,建智算中心,想從頭訓練自己的專用大模型,殊不知這樣的大模型是沒有智能涌現能力的。因為,只有當你的參數規模足夠大,算法、數據訓練都做對的時候,并且能夠持續投入,不斷迭代,才能夠產生智能涌現,大模型才具有觸類旁通的能力。也就是說,你沒教過的東西,它也會了。
第一,強大的基礎大模型,驅動AI原生應用爆發。
中國有領先的基礎大模型,這為AI原生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是底層驅動力。而AI原生應用,就是基于大模型智能涌現后產生的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四大核心能力開發出來的應用。這些能力是過去的時代所不具備的,因而才能打開無限的創新空間。作為基礎底座,大模型可以支撐無數AI原生應用的開發。
不過,我認為直到今天,中國也好,美國也好,最好的AI原生應用還沒出現。移動時代誕生了像抖音、微信、Uber滴滴這樣的“mobile-native”的應用。今天的AI時代,這樣優秀的AI原生應用還未出現,這恰恰就是創業者千載難逢的機會。只有用好最強大的基礎大模型,中國的開發者和創業者才可能做出更多超級應用。
第二,擁抱AI時代,需要一把手來驅動。
擁抱AI時代,為什么需要一把手來驅動?因為只有CEO才會關心新技術對自己業務的關鍵指標是不是產生了正向作用。比如對于互聯網產業而言,大模型有沒有給你的DAU、用戶時長、留存率、變現效率帶來正向影響,對于所有企業來說,大模型有沒有讓你的成本變低,收入、利潤變得更高,增速更快?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小公司一把手什么都管,就更容易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原生應用,大公司分工明確,CEO不主動引領這個變革,就容易被自媒體帶偏。
第三,繁榮的AI原生應用生態,驅動經濟增長。
API是AI原生應用調用基礎大模型的主要方式。制造、能源、電力、化工、交通等實體產業,都將成為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極為重要的落腳點,也將成為推動數實融合的主陣地。今天,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上,有超過17000家企業在這里開發產業模型和解決方案,除了剛才提到的行業,也包括教育、電商、短視頻、游戲等多個行業。未來,每一家企業跟自己客戶打交道的方式,都將被改造為AI原生應用,這將大幅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無論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還是個人工作效率的提升,都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AI應用生態的繁榮將成就經濟繁榮。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講了這么多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是希望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使用它、體驗它、投入到AI原生應用的創新中,共同創造一個百花齊放、無限可能的AI原生時代。
“百度”二字,來自于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1999年底,身在美國硅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于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基于搜索引擎,百度演化出語音、圖像、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最近10年,百度在深度學習、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自動駕駛、AI芯片等前沿領域持續投入,使得百度成為一個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
百度愿景是:成為最懂用戶,并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