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重型火箭,我們在過去的一年內創造了一項紀錄,成為了有史以來單款火箭單年發射次數最多紀錄的擁有者,超越了蘇聯的“聯盟號”。我們在一年內發射了96次,而“聯盟號”在一年內發射了60多次。以往沒有其他任何一款軌道級火箭能夠在一年內發射超過63次,而我們真正超越了50%。
這些發射中,有三分之二是為了發射星鏈,而其他三分之一的任務是給其他客戶發射,比如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通信衛星。哪怕不算星鏈任務,我們的發射次數也遠遠超過了其他同類型火箭。
這里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們用一個獵鷹9號助推器進行了19次發射,是同一個助推器,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在三年半的時間里,這枚助推器發射了860顆衛星,并將260噸的重量送入了軌道。
我們大概是8年以前開始回收火箭助推器的,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回收了260次。
我希望我們能夠降落在火星上,我希望我們能夠將人送上月球,如果幸運的話,我希望我們能夠在八年內將人送上火星。
我認為,對于人類文明來說,這也許是非常關鍵的考驗。如何突破大過濾器假設,將我們從一個星球的文明提升到一個多行星的文明。如果我們能夠成為多行星文明,也許我們會去其他恒星系統,發現許多早已消亡的單行星文明。
我們要不要在文明還存在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多行星文明?我認為我們有很大的機會,但是并不確定。所以在這個計劃中,時間非常關鍵。
這不是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問題,而是讓火星上制造的設備能夠讓火星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根據地。如果來自地球的補給船不再前往火星,那么火星上的人類是消亡還是繼續,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我們已經用一個助推器完成了19次發射,我們現在認為,獵鷹火箭的助推器可以進行40次重復發射。而我們今年的總目標,是用獵鷹火箭發射150次。
此外,我們大大縮短了發射臺的重新發射周期,現在只要三天就可以重新發射。不過我們的目標不僅于此,我們希望能夠將剛發射臺的重新發射周期縮短到24小時以內。
2023年,SpaceX發射的入軌質量占據了全球發射的入軌質量總數的80%。在2024年將會占到全球入軌質量的90%,而且還不包括星艦。
當我們發射星艦時,每次都攜帶大約100噸的質量進入軌道,有一種方法甚至可以讓星艦攜帶超過200噸的質量進入軌道,而且完全可重復使用。
但是如果你放眼未來,這個數字將會很小。如果你想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座城市,那么你發射的載重數量可能是百萬噸級的。所有發射到地球軌道的載重中,有大約20%可以送達火星表面,而我們需要至少100萬噸的載重到達火星,才有可能實現火星本身的自給自足。
2023年,“龍”貨運飛船在軌道上的飛行時間已經達到了1300多天,超過了整個航天飛機隊伍,而且已經將42個人送入軌道。
今年,我們將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宇航服,我們的目的是讓你能夠穿著宇航服四處走動,而不是跟個氣球一樣蹦出來。
但是這真的會是另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就是讓一個人能夠在真空中飄浮。我們希望新的宇航服具備很好的機動性,你可以穿著宇航服走動。比如你在月球上走動,在火星上走動。理想情況下,你能夠以一個不貴的價格獲得一套可以在火星和月球上四處走動的舒適的宇航服,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開發并最終大量生產。
V2迷你衛星,這個星鏈衛星的帶寬是以往衛星的兩倍。我們還將發射星鏈,我們的基本愿景是在建設太空互聯網,這很瘋狂。
我想強調的是,星鏈是地面互聯網的補充,它不會摧毀現在的地面互聯網系統,只是給那些沒有互聯網、接入成本極高或者條件極差的人提供了另一個接入互聯網的方式。
2023年,我們一共發射了兩次星艦。我一直就非常密切的參與這個項目。星艦的推進力是土星5號的兩倍還要多,經過一些升級后,星艦實際的推進力將會是土星5號推進力的三倍。
然后,我們還要建造第二座發射塔,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發射,我們需要在升級一座發射塔時,用另一座塔進行發射,因此兩座發射塔非常重要。
我認為我們未來的第三次發射,有很好的機會將星艦送入軌道,然后就將快速走向可重復利用性的循環。
其實很多人都在問我,我們真的去過月球么?我回答,是的,我們不止一次登上月球,但是我們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沒有登上月球了。
我想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月球基地阿爾法,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解決的技術挑戰就是在軌加注。星艦在軌道上停靠,并轉移推進劑。
我們最終會將火星改造成一顆類似于地球的行星,我們可以將地球上的生命帶到火星,讓地球生命在火星上延續。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國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公司,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于2003年創立。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托(Palo Alto),主要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和儲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致力于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特斯拉的電動汽車產品線包括ModelS、ModelX、Model3、ModelY等多款車型,它們擁有高性能、長續航、智能化等優勢,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此外,特斯拉還開發了太陽能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和儲能設備等清潔能源產品,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特斯拉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對傳統汽車產業和能源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革,也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產業領袖。公司的愿景是實現“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通過不斷創新和拓展市場,推動全球向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未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