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林松(Ola K?llenius),1970年出生于瑞典,現任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曾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研發總監。康林松推動奔馳在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奔馳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他也積極推動奔馳與中國市場的深度融合,為公司的全球化戰略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戴姆勒集團全球研發負責人,康林松積極推動公司在智能化、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努力。他深知技術創新對于汽車行業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將奔馳打造成為技術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在他的領導下,奔馳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康林松在拓展奔馳的全球市場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深知中國市場對于奔馳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動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和發展。他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服務網絡的擴大。同時,他也關注其他新興市場的發展,努力拓展奔馳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
此外,康林松還注重提升奔馳的品牌形象和用戶體驗。他強調奔馳作為豪華汽車品牌的獨特性和價值,致力于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他推動奔馳在設計、品質和服務方面不斷創新,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望。
康林松在大學時期開始踏入德國,大學專業背景是管理和金融經濟學。他陰差陽錯的進入了戴姆勒集團,開始了汽車行業生涯。 1993年,康林松加入戴姆勒。從普通員工開始,康林松用了十幾年時間成為戴姆勒二級經理,主管集團旗下產品發動機全球采購業務。 2000年后,康林松從戴姆勒短暫離開,轉戰知名豪車品牌邁凱倫,擔任CEO一職。擔任邁凱倫CEO一年后,康林松再次回到戴姆勒,先短暫負責美國亞拉巴馬州工廠的運營工作,后被調回德國。 2010年—2013年,執掌奔馳AMG高性能部門。 2016年底,康林松被宣布成為戴姆勒全球研發負責人,正式進入戴姆勒幾大核心董事會成員之列。他的領導能力和專業知識在研發領域得到了充分展現,為戴姆勒的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5月,康林松接任戴姆勒集團CEO的職位,成為戴姆勒歷史上第一位經濟學出身的全球研發總裁,也是第一位非德國籍CEO。
1883年10月,卡爾·奔馳與兩位商業伙伴共同創立奔馳公司萊茵燃氣發動機廠(1899年改名為奔馳公司),并迅速取得成功。隨著固定式發動機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奔馳公司萊茵燃氣發動機廠搬遷并將廠區擴大。1890年5月,隨著新合作伙伴的加入,該公司發展成為德國第二大發動機制造商,并在世紀之交成為世界領先的汽車生產商。
燃氣發動機廠在財務方面為奔馳奠定了穩固的經濟基礎,使卡爾·奔馳能夠致力于實現自己的汽車愿景。然而,由于二沖程發動機太大太重,無法安裝在車輛上,因此奔馳開始將努力投入到四沖程引擎中。卡爾·奔馳充分展示出在汽車開發領域的才能。他沒有將發動機安裝在現有的車輛上,而是將汽車設計成一個獨立的整體結構,其主要組件是帶有水平氣缸和大型水平飛輪的發動機。因為不滿當時的馬車所用的單軸轉向架,卡爾·奔馳將其創新汽車設計為帶有三個車輪。1886年1月29日,卡爾·奔馳憑借 “搭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 獲得DRP 37435號專利,這一天也被認為世界汽車誕生日。
戴姆勒汽車公司與奔馳公司曾是多年的競爭對手,1924年5月,雙方攜手組建合資企業,旨在通過協調的設計、生產技術、采購策略、銷售和廣告來保持競爭力。“梅賽德斯”和“奔馳”兩大品牌的市場營銷最初由當時新成立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有限公司負責。1926年6月,戴姆勒-奔馳股份公司成立,標志著全球兩家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制造商的融合。新公司在1926年10月的柏林車展上展示了首個戴姆勒-奔馳產品系列。期間,8/38馬力排量2.0升車型(W 02)和12/55馬力排量3.0升車型(W 03)作為新品牌“梅賽德斯-奔馳”上市后首批聯合開發的乘用車車型,在車展上首度亮相。
作為汽車發明者,梅賽德斯-奔馳擁有135年的輝煌歷史,如今三叉星徽廣布中國大地。面向未來,梅賽德斯-奔馳也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的中國消費者獻上出眾的產品、服務以及品牌體驗,實現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同時,梅賽德斯-奔馳將通過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持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投身于諸多社會公益事業,助力中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