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專利儲備大戶,華為已連續五年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11萬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曾表示,經過20多年持續創新,華為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包括5G、Wi-Fi、音視頻等多個高價值專利包。目前擁有全球約10%的4G專利,約20%的5G、Wi-Fi 6和H.266專利,約30%的OTN和10G PON專利,以及約20%的IETF專利。因此,華為訴小米專利侵權事件,一經公布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華為提出行政裁決后,小米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稱雙方正在就專利許可進行積極談判。北京費嵐清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振坤表示,華為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調節機制來調解專利糾紛,并未上升到法院起訴的地步,為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留有回轉的余地。
據了解,這次華為開展專利維權行動并非首次。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而合理收費是推動創新的結果。近年來,在多項重要業務受美國打壓出現下滑的背景下,華為開始向諸多國際品牌征收特許權使用費。并在2021年3月上線華為專利數字墻,公布5G專利許可費率標準,正式開啟專利授權業務。
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知識產權業務委員會主任李洪江表示,專利侵權訴訟的周期漫長。在不同法域,通過不同專利及各種法律手段來進行攻防,通信行業中專利訴訟的雙方最終大多達成和解,通過訴訟輔助實現競爭格局。
王振坤也認為,華為和小米的專利糾紛如果能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調解機制解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最后的結果,應該是雙方在調解之下達成一個協議,小米支付合理的費用去使用這些專利技術。專利權保護面前人人平等。這次華為起訴小米侵犯專利權案,無論對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還是國內成長型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具有示范意義的專利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