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水平世界領先
新疆棉花產業之所以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離不開先進的生產技術。矮密早栽培、高效節水、精量播種、水肥精準調控等一系列先進的植棉技術,使棉花在新疆干旱荒漠區表現出顯著的豐產性和高品質。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和農藥管理處處長湯義武表示,先進的生產技術不僅大幅提高棉花單產,而且節約了灌溉水資源、減少了勞動消耗、緩解了棉田勞動力不足等難題,為新疆棉花增強國際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時,新疆持續提升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制定機采棉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創建萬畝集中連片的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基地,示范帶動棉花生產由小農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推進棉花生產向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轉型發展。2021年新疆棉花機械采收面積3000余萬畝,機采率從2014年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80%。
棉花質量穩步提升
高水平的棉花產業不僅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還需要能滿足市場需求的過硬品質。近年來,新疆持續優化棉花品種結構,通過開展棉花品種普查,對比分析,專家評審,篩選出優質高產、各項品質指標協調、適合當地生態區域特點的優質棉花品種,引導各地統一相同生態區域內棉花品種,解決新疆棉花原棉品質一致性差的問題。
2021年,新疆棉花品種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棉花質量大幅提升,各項品質指標均好于上年,其中白棉占比99.1%,同比增加6%;棉花平均長度29.21mm,同比增加0.71mm,形成了能夠和國際競爭的全球優質棉產能,進一步滿足紡織業轉型升級對棉花品質提出的新要求。
產業體系日趨健全
沙雅縣是新疆棉花種植大縣,也是全國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近年來,沙雅縣積極打造集種植、生產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目前,沙雅縣已有棉花加工企業33家、紡織服裝企業(合作社)150余家,近50%的棉花已就地轉化為紡織產品,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沙雅縣棉花產業鏈的延伸是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的縮影。新疆守信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沙雅守信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沙雅金松實業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湯義武介紹,國家及自治區立足新疆棉花生產的自然環境優勢、品種技術優勢、質量效益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積極推進新疆棉花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方向發展,構建了高效的生產經營體系、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健全的管理運行體系。
目前,新疆棉花產業已形成從種子加工、地膜滴灌帶生產、化肥農藥銷售、采棉機技術服務、籽棉收購加工、公路鐵路運輸、紡紗織布成衣等各環節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