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怎么發酵
1、原料準備
選擇合適的有機廢棄物作為原料,如植物秸稈、動物糞便、廚余垃圾等。確保原料沒有受到化學農藥或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
2、原料破碎和混合
將原料進行粉碎或剪切,使其變得更易于分解和發酵。將不同類型的原料混合在一起,以提供更豐富的養分和碳源。
3、調節水分和通氣
根據原料的濕度情況,調整發酵堆的水分含量。保持適度的濕度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同時,確保堆體具有良好的通氣性,防止過度濕潤和缺氧的情況發生。
4、添加發酵啟動劑
添加合適的發酵啟動劑,如腐殖質、腐熟的堆肥或現成的有機肥。這些啟動劑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加速發酵過程。
5、堆積和覆蓋
將調整好水分和添加發酵啟動劑的原料堆積成一定大小的堆,通常為長方形或圓形堆。在堆的頂部覆蓋一層稻草、塑料膜或其他材料,以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6、定期翻堆
定期(一般為每隔一周至數周)翻動堆體,以促進氧氣的進入和溫度的均勻分布。翻堆還有助于加速有機物的降解和發酵過程。
7、控制溫度和濕度
發酵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堆體的溫度和濕度。一般來說,較好的發酵溫度范圍為50°C到70°C之間,濕度保持在50%到60%左右。
8、發酵時間
發酵的時間取決于原料的類型和條件的控制。一般而言,發酵時間為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發酵結束后,有機物會轉化為富含養分的有機肥。
有機肥發酵原理
有機肥發酵原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使其變成更加穩定和無害的物質。在有機肥發酵過程中,微生物通過消耗有機物質中的糖類、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產生熱量和二氧化碳,使有機物質分解為簡單的有機物、水和二氧化碳。同時,微生物還可以將有機物質中的有機氮、有機磷和有機鉀等營養元素轉化為無機態的營養元素,使其可以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具體來說,有機肥發酵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有機質的礦質化過程,即把復雜的有機質分解成為簡單的物質,最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礦質養分等。這個階段主要是由微生物中的細菌和真菌等分解有機物質,將其轉化為無機態的營養元素。
2、第二階段是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即有機質經分解再合成,生成更復雜的特殊有機質-腐殖質。這個階段主要是由微生物中的放線菌和絲狀真菌等合成有機物質,將其轉化為更加穩定的物質。
有機肥發酵方法
1、物料混合:將有機物料與有機物料腐熟劑混合均勻,物料腐熟劑可選用農盛樂有機肥發酵劑。
2、控制水分:將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0%至60%。
3、建堆處理:邊撒菌邊建堆,堆高1.5米,寬2米,長度2~4米或更長。
4、溫度要求:啟動溫度在15℃以上,發酵升溫控制在60℃~65℃之間。
5、翻堆處理:當物料料堆溫度升到40℃以上時,進行一次翻堆。溫度升至60℃以上時,進行二次翻堆。一般整個發酵周期翻堆3-4次左右即可達到完全腐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