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面粗細十二種分類
拉面的粗細分類體現了這一傳統面食的地方特色和制作工藝的多樣性。根據面條的形狀和粗細程度,拉面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毛細:這是拉面中最細的一種,直徑約為0.5-1毫米,類似于細鐵絲的粗細。毛細拉面因其細膩的口感,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2、細的:這種拉面的直徑約為1毫米,比毛細略粗,但仍然非常細膩。
3、二細:直徑約為2毫米,比細的面條更有嚼勁。
4、三細:直徑約為3毫米,是較為常見的拉面粗細之一。
5、二柱子:這種拉面的直徑約為5-7毫米,比三細更粗,有一定的嚼勁。
6、蕎麥棱:這種面條呈現三角形截面,模仿了蕎麥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獨特口感。
7、大寬:寬度約為兩個手指的寬度,這種拉面較為粗獷。
8、中寬:介于大寬和細面之間,寬度適中。
9、小寬:比中寬略窄,但比細面寬。
10、皮帶寬:這種拉面的寬度約為30-40毫米,類似于皮帶的寬度。
11、韭葉:這種拉面的寬度與韭菜葉相近,約為5毫米。
12、毛韭葉:比韭葉略粗,寬度約為7-8毫米。
二、拉面粗細哪種好吃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拉面的粗細分12種類型,每種粗細的拉面對應不同的口感和食客的偏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這些分類中,拉面的形狀也分為圓形、扁形和菱形等,其中圓形面從細到粗分別為毛細、細、二細、三細等;扁形面從窄到寬分別為韭葉、薄寬、寬、大寬、皮帶寬等;菱形面則有蕎麥棱子等。
三、面館的面為什么那么筋道
1、選擇高筋面粉
面館通常會選擇高筋面粉來制作面條,因為高筋面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特別是面筋蛋白,這使得面條在煮熟后更加勁道和有彈性。
2、和面技巧
在和面過程中,商家可能會加入雞蛋、鹽或堿等成分。雞蛋中的蛋白質可以增強面筋的網絡結構,使面條更加勁道。鹽和堿則可以影響面筋蛋白的空間結構,使其更緊密,從而增強面條的韌性。
3、發酵過程
一些面條在制作過程中會經過發酵,這有助于形成更復雜的面筋結構,使得面條在煮熟后更加耐煮,不易糊爛。
4、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的面條往往比機器制作的面條更加勁道,因為手工揉面可以更好地形成面筋網絡,而且手工拉面過程中的拉伸動作也有助于增強面條的彈性。
5、冷卻處理
有些面條在制作完成后會進行冷卻處理,這有助于面筋結構的穩定,使得面條在煮熟后更加勁道。
6、煮面方法
煮面條時,商家可能會采用一些特定的煮面技巧,比如在水開后快速下入面條,然后調整火候至微沸,這樣可以避免面條過度煮爛,保持其勁道。
7、添加劑
雖然不是所有商家都會使用,但有些面條可能會添加一些食用增稠劑,這些添加劑可以增加面條的黏稠度和彈性,使其在煮制過程中更加耐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