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造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養。 宴請禮儀有助于塑造個人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養。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儀占有重要地位,講究禮尚往來。通過學習和掌握宴請禮儀,可以在人前塑造良好的形象,贏得尊重,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個人修養。
2、協調人際關系,凈化社會風氣。宴請禮儀在協調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商務交往中,通過宴請可以解決矛盾、誤解,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遵守禮儀也體現了社會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
3、適應“人世”需要,加強對外交往。在國際化交往中,宴請禮儀是打開溝通之路的重要手段。了解并遵守國際禮儀交際禮儀,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點,有助于增強國際競爭力,適應全球化的需要。
4、展示素質才華,有助事業成功。宴請禮儀是展現個人素質和才華的重要途徑。在商務活動中,通過恰當的禮儀展現自身的長處和優勢,有助于贏得他人的好感與尊重,對事業的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
5、提升自信心,從容社交。良好的餐桌禮儀可以提升個人的自信心,讓人更加從容自信地與人交往。正確的餐桌禮儀還能讓人更好地品味食物,感受生活的美好。
6、增強飲食文化修養。了解并遵守宴請禮儀,可以增強個人的飲食文化修養,更好地品味美食,同時也能深入了解更多的飲食文化知識。
在商務交往和現實生活中,商務人士須通曉宴請禮儀,加強禮儀修養,從而促進交易的成功。
按照國際商務禮儀的慣例,商務宴請的禮儀一般遵循"5M"原則:
1、約會(meeting)
根據宴請目的確定宴請的對象、宴請的人數等,并通過征求主賓的意見,確定宴請的時間。
2、費用(money)
在宴請時,既要熱情待客,又要量力而行,反對鋪張浪費;既要突出檔次,又要避免大吃大喝。
3、環境(medium)
宴請的地點可依據宴請的目的、客人的身份和重要程度確定,通常應選擇環境幽雅、衛生方便、服務優良的飯店或賓館。
4、菜單(menu)
在安排菜單時,要了解客人的個人禁忌、民族禁忌;既要照顧到客人的口味,又要體現特色與文化,同時還要考慮費用。
5、舉止(manner)
在餐桌上,舉止要優雅、禮貌。
我國餐飲禮儀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與商務交往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餐桌禮儀非常有必要。
1、準時赴宴,不可遲到,但也不必去的過早。
2、就座時應等長者、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
3、入座后姿勢自然端正,不要往后倒靠在椅背上。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亂晃。手肘不要放在餐桌上,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不要緊盯菜盤,眼光隨勢而動。
4、用餐時須溫文爾雅,不能狼吞虎咽,進食時不要發出大聲響。
5、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6、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以免食物掉落,汁水外溢。
7、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8、取菜畫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9、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果是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10、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1、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2、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嗖、打嘀。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3、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應去衛生間,切忌用手指或筷子掏牙。
14、喝酒應隨意,切忌貪杯。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吆喝。
15、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汁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否則使對方難為情。
16、如果要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7、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18、餐桌上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別人特別是女士的同意。
19、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
20、如果是主人親自烹調食物,不要忘記對主人廚藝進行贊賞。
21、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中餐宴會席位安排:
首先確定主人位。主人位置一般面朝宴會廳的出入口,可縱觀全局,也可安排在宴會廳的重點裝飾的前面,讓客人一進宴會廳就可看見主人。
副主人安排在正主人的對面,一般背向出入口面朝主人,方便主人安排副主人具體事宜。
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方便主人照顧主賓。如果主賓偕夫人出席,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賓的邊上,也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人夫人右側的位置,除此之外也需要把身份地位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
副主賓安排在副主人的右側,方便副主人照顧副主賓。主賓和副主賓右側可安排翻譯入席,方便翻譯向主賓和副主賓翻譯,其他位置可安排陪同。
西餐宴會席位安排:
女士優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賓(男女主賓分別緊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為尊(男主賓坐于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于男主人右側)
距離定位(距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遠的位子)
面門為上(面對餐廳門的位子高于背對餐廳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男VS女,生人VS熟人)
餐前禮儀:適度修飾、準點到場、各就各位、認真交際、認真傾聽。
餐時禮儀:不違食俗、不壞吃相、不胡布菜、不亂挑菜、不玩餐具、不吸香煙、不清嗓子、不作修飾、不瞎走動。
中式餐具使用:忌敲筷子、忌橫豎交叉擺放、忌插筷子、忌筷子打架、忌舞筷子。
西式餐具使用:幾道菜會放置幾套刀叉,每套餐具使用一次,刀叉由外向內取用;切割食物時,雙肘下沉,不可弄出聲響;被切割的食物剛好適合一次入口;餐刀的刀口永遠朝內。英式擺放:左叉右刀,一邊切割、一邊叉食;美式擺放:左叉右刀,一口氣把餐盤里要吃的東西全部切割好,然后把右手里的餐刀斜放在餐盤前方,將手中的餐叉換到右手,然后開始吃。
餐巾使用技巧:坐下后,馬上將餐巾平鋪在自己并攏的大腿上;正方形餐巾,對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蓋方向;長方形餐巾,對折后,折口向外平鋪;用餐期間離開餐桌,將餐巾放于椅子上,表示暫時離開;用餐完畢離開餐桌,將餐巾隨意地折疊后放在餐桌上的餐盤左方;用餐期間與人交談前,應先用餐巾輕輕地擦一下嘴。
點菜原則:主陪方點菜、買單者點菜、領導點菜、尊者點菜。
商務套餐:“吃特色、吃文化、吃環境”、“洋人吃土、土人吃洋”、“中餐菜系、西餐菜系”。
中餐上菜順序:冷盤—熱菜—甜食—水果。
西餐上菜順序:開胃菜(堅果、小塊的魚或肉)、面包(鮮面包、烤面包)、湯(紅湯、白湯、清湯)、主菜(凍子、泥子、魚、肉)、蔬菜沙拉、點心(餅干、餡餅、三明治、通心粉、土豆片、烤土豆)、甜品(布丁、冰激凌)、水果、咖啡/茶。
怎么斟酒:按照宴請規范來說,除主人和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要自行給別人斟酒。主人親自斟酒,賓客要端起酒杯致謝。
敬酒時間:敬酒分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應該在特定的時間進行,并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前提。
敬酒順序:一般情況下應按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