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了虛擬貨幣“挖礦”治理專題視頻會議,通報虛擬貨幣“挖礦”監測和整治情況,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
會議強調,各省區市要堅決貫徹落實好虛擬貨幣“挖礦”整治工作的有關部署,切實負起屬地責任,建制度、抓監測,對本地區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進行清理整治,嚴查嚴處國有單位機房涉及的“挖礦”活動。
虛擬貨幣“挖礦”產生的高能耗等問題不可小覷。劍橋大學另類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49.37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超過了馬來西亞、烏克蘭、瑞典等國家的耗電量。據悉,截至2020年底,全球約有65%的比特幣開采活動發生在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擬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淘汰類“一、 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十八)其他”中增加第7項,內容為“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除此之外,2021年9月24日,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發布了《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嚴禁新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加快存量項目有序退出。截至2021年11月,內蒙古、青海、四川、江蘇等第多個省份均出手整頓了虛擬貨幣“挖礦”,同時有超20家涉虛擬貨幣的企業宣布退出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