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成立時間
8550萬元
注冊資本
黑龍江響水米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4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響水大米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新型農業企業。
響水米業工業園占地面積12.4萬㎡,擁有兩條大米加工生產線,工業園內的生產、倉儲、烘干、檢測等設備設施齊全。公司現有2處加工基地,3條生產線,年加工水稻的能力15萬噸,倉儲能力10萬噸。其中響水工業園大米加工生產線采用日本佐竹、瑞士布勒等設備,是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大米加工廠。
公司在寧安市響水大米保護區內通過土地流轉和響水水稻專業合作社,控制火山熔巖臺地核心區域石板田4.7萬畝,建立響水水稻合作社分社33個,與公司合作的農戶達3000多戶。公司現已構建起了種植管理集約化的生產模式,投資1300萬元建立了響水水稻智能溫控育秧園區。通過統一水稻品種、統一種植規程、統一生產資料、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割加工,基本形成了育秧工廠化、種植機械化、品種科研化、田間車間化、農民工人化、加工現代化的生產局面,同時建立起了新型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糧源建設格局,既有效地保障了公司的糧源,推進了公司產業化經營,又較好的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公司擁有響水、渤海國、關東兄弟和關東香稻4個注冊品牌。
“塞北江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決定了響水大米優異的先天品質,但是在倉儲和加工環節能否有效保障原糧和大米的品質也是決定響水大米品質好壞的關鍵。
響水米業工業園內建有8座原糧鋼板倉,全部采用螺旋式結構,倉內建有自然通風降水系統;建有3座國家標準儲備庫,具備保溫和通風功能,公司的倉儲設施能盡力保障原糧在儲存環節品質不受破壞。公司的生產線采用大米加工生產設備,有效的保障了響水大米在加工環節的品質。
公司配備了各類糧食檢測檢驗設備及儀器28臺套,持證檢驗人員5人。在實際工作中,公司制定了《響水大米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質量管理制度》和《檢驗員現場工作規范》,獲得了ISO9001國際認證,為產品質量控制提供制度了保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公司將原糧檢驗與產品檢驗、過程檢驗與出廠檢驗、內部檢驗與外部檢驗、常規檢驗與監督檢驗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質量管理環節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同時,積極做好各種檢驗記錄的整理與歸檔和樣品留樣工作,使質量管理基礎工作不斷完善和規范。從原糧進廠到產品出廠的每一個環節,都設有監控點,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產品質量監督全程可追溯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