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成立時間
288.75萬元
注冊資本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座獨具匠心、設計別致的建筑,門店正面以一張女士秀美的臉龐,加之一頭飄逸的長發,背景為紅、白、藍、黑四條波浪,展示人們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
“四聯”是國有大型美發美容企業,隸屬于北京新北方旅游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聯”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以精湛的技術和獨特的服務方式,吸引了大批顧客,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
四聯遠道而來
五十年代,首都北京正在大規模建設,但是服務業發展較為緩慢。為支援北京建設,從上海挑選了“華新”、“紫羅蘭”、“云裳”、“湘銘”四家理發名店,組成“四聯理發館”,于1956年遷來北京,坐落在王府井大街金魚胡同33號。7月27日正式開張營業。
“四聯”遷京,引進了精良的理發設備和高超的理發技藝,其中從上海引進的十把純正的美國理發椅。“四聯”獨特的服務,把南方理發的細膩、時尚與北方理發的樸實、莊重相互融合,創作出的發型美而不艷,秀麗清新,很快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歡迎,享有了很高的聲譽。
四聯充滿生機與活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京城理發業從計劃經濟的壟斷型轉向市場經濟的競爭型,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改革開放中,“四聯”充滿生機與活力。1978年至1984年,四聯理發館先后兩次裝修,擴大了營業面積,增加了服務項目。特別是1984年,“四聯”從日本潼州株式會社引進了全套美發美容設備,成為較早從國外引進設備的理發館。“四聯理發館”也更名為“四聯美發廳”,并增加了美容項目,為京城美容業填補了空白,轟動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京城。改造后的四聯美發廳,加強與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同行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先后創造出頗受顧客歡迎的新穎發型近500余種。
1994年因王府井大街市政改造,“四聯”臨時搬到王府井大街223號清華園浴池二樓營業,盡管營業面積、經營環境都不如以前,但是“四聯”的老顧客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著“四聯”,關心著“四聯”。
“四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的規模效益,1998年與“美白美發廳”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并先后建立了四家分店,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范服務、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進貨。“四聯”較早建立消費卡制度,推出了金卡和銀卡,持卡消費大大方便了顧客,為四聯銷售開創了新的一頁。
四聯名店光芒四射
“四聯”歷經滄桑40余載,雖然經歷了多次遷移,但是“四聯”的風格沒變,“四聯”的特色沒變,“四聯”擁有一批忠實的顧客,“四聯”名店的業績依舊。
“四聯”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她擁有精良的技術設備,靠的是她精湛、雄厚的技術力量。女活兒特級技師高在宏、陳才厚、李英、吳少卿都是特級理發技師。他們都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造型手段,特別是高在宏能雙手盤卷,左右開弓,一時轟動全行業。 “四聯”男活兒有“四大名旦”之說——康邦章、楊敬貴、鄧繼科、田永源都各有絕活,做出的發型接茬精細、色調均勻、兩鬢齊圓、層次協調、發型美觀、牢固持久。北京市勞動模范吳永亮,六十年代就在北京理發業嶄露頭角,他的一手握刷,一手執梳的梳理技藝,令許多行家稱道。“四聯”的后起之秀,多 人次參加亞洲、北京市等大型美發美容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勞動技術能手”稱號和技師及高級技師職稱。40年來,“四聯”先后培養出12名美發高級技師、15名美發 技師、4名美容技師及數十名高級美發師、美容師和1名國家二級美發評委、6名北京市理發業職業考評員。
“四聯”還因其美發具有細膩典雅的藝術風格,吸引著不同層次的顧客。她的修剪手法采用了國際較為流行的分層分塊精細修剪法,剪出的頭發層次 分明、活而不亂、瀟灑自然。綜合運用了美學心理學等知識,強調發型與服裝、體態的和諧,發型與時尚、職業的和諧。經“四聯”設計制作的發型,都會使顧客感到自信、大方和時尚。
四聯譜寫新篇章
1999年8月,“四聯”投資200多萬元重新建成的精品店,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8號,以嶄新面貌迎接八方顧客。新“四聯”從外觀設計到內部裝潢,從美發設施到技術力量,都是出色的。獨特的建筑設計成為王府井大街上一個新的亮點,譜寫著“四聯”的新篇章。
“四聯”遷入王府井大街后,根據顧客不同的需求,重新設計了經營布局,一層“女賓理發”,二層“男賓理發”、三層“美容室”,同時設立了男賓美發的“貴賓廳”和女賓美發的“名人室”,為不同的消費者提供了不同的消費需求。
“四聯”并不滿足已有的成就,1999年,“四聯”開辟了以吸引時尚青年為主的“新概念工作室”,針對年輕女性顧客的不同情況及具體要求,采取了以新的思維方法、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創意形式、新的信息發布為主導的工作模式,推出了新的服務品牌,迎合了當代青年追求個性的潮流,受到了眾多青年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