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230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始建于1992年。開發區管轄面積234.82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區面積1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萬人, 由沙爾沁工業區、白塔空港物流園、如意總部基地和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4個經濟功能區組成。2021年,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06.7%,增速位列全市第三,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48.9億元,同比增長4.91%。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區的“新型工業引領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創新驅動示范區、營商環境樣板區、綠色集約發展新型區”,在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進程中承擔著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
1、沙爾沁工業區
沙爾沁工業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27公里處,園區規劃面積202平方公里,工業和城鎮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農林牧和生態用地102平方公里。目前,園區規劃了48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并對其中的14.37平方公里核心區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建區具備九通一平的基礎條件。主干道已形成“五橫四縱”格局,全長39.84公里。沙爾沁工業區位于新機場和呼和浩特市主城區之間,是打造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區域,是未來呼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2、白塔空港物流園
白塔空港物流園是2011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自治區級開發區,2013年12月納入國家級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園區規劃面積40.57平方公里,地處城市東北部,是呼和浩特目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最為完善的區域,是全市的綜合運輸樞紐,具備面向中蒙俄和內陸腹地進行雙向輻射的區位優勢。
3、如意總部基地
如意總部基地規劃面積13.6平方公里,2015年被自治區批準為自治區級中央商務區,位于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黨委政府之間,功能定位為首府乃至自治區金融中心、商務中心、行政中心,自治區及呼包銀榆經濟區企業總部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如意總部基地已累計引進入駐各類企業約2800家,中建工農及絕大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總部坐落于此,自治區新華集團、內蒙古高鐵、蒙電、環投、交投、中電投等一大批區域總部已入駐。萬銘總部基地、烏蘭財富中心、西蒙奈倫廣場等總部平臺相繼建成投運。總部基地內設立有國家人事部批準的省部共建的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并經科技部審批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擁有35.8萬平方米的創業大廈,現已引進各類孵化研發企業及中介服務機構140余家,主要從事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環境科學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
呼和浩特距離首都北京460公里,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和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呼包鄂榆”經濟帶的核心位置,并集沿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資源富集地區三大優勢,是中國西部投資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呼和浩特是國家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是國家二級航空口岸機場,現已開通國內主要城市航線81條,即將開通的高鐵2小時即可抵京。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的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是國家旅游城市,也是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呼和浩特集中了內蒙古70%的高校資源和超過40%的科技資源,形成了自治區的科技和人才高地,能夠滿足各類企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作為首府,在商業、物流、會展、醫療、旅游、文化娛樂等方面都較為發達。
呼和浩特水、電、煤、氣及土地等資源優勢明顯。黃河流經呼和浩特市37.5公里,批準日取水量為40萬噸;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為820萬千瓦,其中,風電50萬千瓦;距呼和浩特市100公里的準格爾煤田,探明儲量為544億噸,年開采量為1億噸,煤質優良,煤價為350-500元/噸;距呼和浩特市300公里有“全國最大的整裝大氣田”----蘇里格氣田,探明儲量為6025億立方米,年向呼和浩特市供氣量為9.5億立方米/年。開發區總規劃面積為240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4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非常豐富。
開發區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優勢產業固本強基、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勁發展,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產業新體系。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加快產業鏈延伸、創新鏈突破,形成了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在實體經濟方面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加工、電子信息制造、生物制藥、包裝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產業體系,形成了以伊利集團為代表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創維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以阜豐、齊魯、金宇、雙奇藥業為代表的生物發酵和生物制藥業,以利樂為代表的包裝材料業,以精誠高壓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以愛邇光伏材料、賽寶倫、日月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成為首府呼和浩特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生力軍。
1、區位優勢
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呼和浩特市是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在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呼包銀榆經濟區中,屬于優先發展城市,面臨著引領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呼和浩特市是我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市域內有公路94條,其中國道3條,省道5條,上等級公路6300多公里,110國道,209國道,呼準高速,京藏高速橫貫全市。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是國家二級口岸機場,通航城市80個,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通車后將呼和浩特到北京的時間縮短到三個小時。
2、資源優勢
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集中了內蒙古70%的高校資源和超過40%的科技資源,形成了自治區的科技和人才高地,能夠滿足各類企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此外呼和浩特水、電、煤、氣、風、光及土地等資源優勢明顯。黃河流經呼和浩特市37.5公里,批準年取水量為5.01億立方米;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為1257.9萬千瓦;距呼和浩特市100公里的準格爾煤田,探明儲量為544億噸,年開采量為1億噸;長慶油田已探明石油資源量超120億噸,天然氣儲量超15萬億立方,被稱為“滿盆氣,半盆油,長慶氣田—呼和浩特天然氣管道復線由內蒙古西部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全長492公里,年輸送能力60億立方米;呼和浩特風光資源均為國家二類地區,此外開發區尚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待開發,為后序發展留下的廣闊的空間。
3、政策優勢 ?
呼和浩特作為國家呼包銀榆主體功能核心區域,在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同時,陸續出臺了多項地方性政策法規,開發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發展的優惠政策。凡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投資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特殊政策,重點對光伏、云計算、現代裝備制造業等產業明確了電價、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此外,在光伏、云計算等產業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從電價、資源配置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優惠政策。此外,作為國家級開發區,享有市級管理和審批權,并對入區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